想象你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,这里的孩子笑容纯真,眼神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。他们是智障儿童,但他们的世界同样充满了欢声笑语。在这个世界里,游戏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,成为了他们成长的助力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,探索与智障儿童互动游戏的奥秘。
一、游戏,智障儿童的快乐源泉

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较少出于自发,学习时间持续较短,学习迁移能力不足;领悟力和理解力有限,记忆力也较差;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,喜欢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。这些因素决定了智障儿童的游戏形式必须简单、过程充满乐趣、内容不能复杂。
粗大动作类游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,既能充分锻炼大肌肉的灵活性,又能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,有助于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。动物是最能引起他们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,利用他们对动物的认同感和同情心设计游戏:模仿某种动物的叫声、动作和形态等,让对方猜猜是什么动物,并纠正对方的错误,然后角色互换。
精细动作类游戏,锻炼他们的精细肌肉和神经协调能力。从单手数数、双手数数,到“打老虎”一枪打四个”,通过儿童自己操控自己动作的变化,激发其游戏的兴趣。
社会发展类游戏,模仿成年人日常生活,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以进行。
二、互动游戏,开启智障儿童的心扉

1. 分类游戏: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。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,例如汤匙、钥匙、铁币、回形针等,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,并鼓励其重复分类。也可以提供符号、颜色、食品、数字、形状、人物、字词等材料,让孩子依其特性分类。
2. 猜谜游戏: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,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象力。我们可以用“千根线、万根线,掉到水里就不见”猜雨”这种方式;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,让他提出题目、推想答案。还可以用“比手划脚”的方式要孩子作答。
3. 扮演游戏:例如让孩子玩“扮家家酒”,鼓励他应用想象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。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线索,如给他一架飞机,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;给他一部金刚,让他跟铁金刚对话;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,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。
4. 想象游戏:“想象力”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。在想象的世界里,孩子的思绪更加自由奔放;我们可以用“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”为题,让孩子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。
5. 接龙游戏:许多游戏可以用“接龙”的方式,如文字接龙”、“绘画接龙”、“数字接龙”、“故事接龙”、“动物接龙”等。
6. 字词游戏:让孩子说出同韵、音、部首、声调、笔画的字词,字头、尾相同的字词,用图画写字,用三个字词说出不同的句子,提供一些字词,如火”字,让孩子自由联想,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。
7. 手指游戏:双手是我们的外脑,训练孩子的双手,有助于脑力开发;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,如手语歌”、“甩手”、“捏泥巴”、“拼积木”等。
三、游戏,智障儿童康复的良药

游戏在智障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对其身心发展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。家长和教师若想在游戏中发展智障儿童各方面的能力,首先要学会的是和智障儿童做游戏。
在游戏开始前,家长或老师首先要表达对游戏的兴趣。如果儿童对游戏没有兴趣,游戏当然不会好玩。应该和儿童商量着玩,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。同时,要耐心地向儿童说明这种游戏怎么做,做游戏的动作顺序,必要时先示范一次。
在游戏过程中,家长或老师要和儿童一样真诚投入、非常专心,短时间完整的注意力投入,比长时间的敷衍来得更有力量。此外,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爱意,让他更想展现自己。儿童在游戏中所表达的可能有它潜在的涵义,家长或教师多花些心思去倾听儿童所说的,收获的可能是儿童想对你说却不敢或不知如何开口的心里话。当然也可以借此机会多问开放性的问题。
游戏中,遇到问题,如果在儿童能力范围之内的,要试着让儿童自己解决。应避免态度粗暴和随意指责儿童,让儿童以愉快的心情,极高的兴趣参加游戏,并在游戏中有所收获。
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,游戏成为了智障儿童成长的助力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用游戏点亮他们的世界,让他们在快乐中